2025年3月11日,据今日俄罗斯报道(RT),俄罗斯将大幅增加具备自导功能的“微生物”(Microbe)FPV无人机的产量。RT从该无人机的研发企业代表亚历山大·格里亚兹诺夫处获悉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的士兵高度评价了该无人机的机器视觉模块和“自动驾驶”功能,后者能够控制自杀式无人机并将其引导至目标。据专家介绍,得益于自导功能,“微生物”无人机能够抵御敌方电子战设备的干扰。除了“微生物”外,“牛虻”(Gadfly)和“喜鹊”(Soroka)FPV无人机也具备类似功能。近期,“麻雀”(Vorobey)自杀式无人机也将配备这种独特的自动驾驶系统。专家认为,自导系统能够减轻无人机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对地面目标的命中率。
图片:FPV无人机“微生物-10S”
“微生物”设计局(位于新西伯利亚)的代表亚历山大·格里亚兹诺夫向RT透露,2025年该企业将大幅增加同名FPV无人机的产量。他表示:“过去一年,前线已经接收了数千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无人机。此外,我们还向培训中心提供了数百架FPV无人机。目前,‘微生物’需求旺盛,今年我们已经收到了扩大生产的订单,产量将成倍增长。”
格里亚兹诺夫指出,“微生物”无人机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的俄罗斯无人机操作员中非常受欢迎。士兵们尤其高度评价了其机器视觉模块和“自动驾驶”功能,后者能够控制自杀式无人机并将其引导至目标。他解释道:“‘微生物’的人工智能体现在机器视觉模块和自动驾驶系统上。机器视觉模块能够自动检测目标相对于当前航向的位置变化,而自动驾驶系统则控制无人机飞向目标。自动驾驶系统直接从无人机摄像头获取图像,并立即向控制器发送指令。因此,敌方的电子战设备无法干扰‘微生物’完成战斗任务。”
格里亚兹诺夫还提到,“微生物”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飞行控制器和高度保护的通信系统。他表示:“‘微生物’采用了非标准的控制信号接收和视频传输通道。关键在于实现FPV控制,使其不会被敌方干扰或截获。为了保护控制系统,我们使用了信号放大器、定向天线、数据包加密以及在飞行末段的自主飞行模式,这是最容易受到威胁的阶段。”
“微生物”无人机是在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指挥学院(NVVKU)教官的支持下开发的。目前,无人机系统与技术中心(CBST)也在协助该项目的实施。该FPV无人机有两种型号。第一种是“微生物-10S”,配备10英寸螺旋桨,最大载重为4公斤,速度可达140公里/小时。在离地4米的高度飞行时,其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距离可达25公里。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员需要部署空中中继器。
图片:FPV无人机“微生物-13S”
第二种型号是“微生物-13S”,在搭载2.5公斤战斗部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可达27分钟。在保持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其最大飞行距离可达30公里。格里亚兹诺夫表示:“标准攻击无人机的载重应不少于3公斤,飞行距离应超过10公里。如果载重较轻,飞行距离可延长至15公里或更远。”
最新技术解决方案
除了“微生物”外,图拉工程师开发的“牛虻-S”FPV无人机也配备了自导系统。该无人机的创造者安德烈·伊万诺夫向RT透露,这款自杀式无人机使用了名为“广场”(Square)的自导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探测、分类、识别并锁定敌方地面目标。伊万诺夫解释道:“‘S’代表机载自主导航系统‘广场’。该系统由我们的合作伙伴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开发。其工作原理是:操作员通过地面控制站屏幕或头盔显示器看到目标,瞄准并锁定目标后,无人机将自主飞向目标。无人机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包括电子战设备或无线电信号干扰。这使得我们能够打击那些因电子干扰而无法攻击的目标。”
据他介绍,“广场”系统正在不断改进。最近,该系统新增了“巡航控制”功能。该功能允许FPV无人机操作员在视野范围内锁定一个目标点,无人机将自主飞向该目标。
“广场”系统的开发公司代表向RT详细介绍了该系统。他指出,该系统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通过神经网络处理无人机摄像头的信息,识别敌方目标并自主锁定。他解释道:“这使得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完全接管控制权。这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通常,所有问题都出现在无人机接近地面的最后阶段,而不是飞行过程中。在下降时,由于障碍物,控制信号的传输会变差,视频传输可能会中断,从而增加操作员的难度。因此,自导系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设备。关键是操作员要及时发现目标,剩下的工作将由机载计算机完成。”
他认为,未来“广场”系统将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改进的目标识别算法。同时,FPV无人机本身也将进行升级。他补充道:“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牛虻’的通信和视频链路质量。无人机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我们的远程引爆和安全装备系统。目前很少有人能复制这一系统。它使‘牛虻’能够穿过树枝甚至伪装网而不会引爆战斗部。此外,无人机还配备了专门的适配器,方便安装战斗部。”
图片:FPV无人机“牛虻”
另一款具备自导功能的俄罗斯FPV无人机是“智能鸟”(Smart Bird)公司开发的“喜鹊”自杀式无人机。
该公司表示,“喜鹊-10”配备了光学目标锁定和引导系统,是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之一。通过自动驾驶系统,无人机能够穿越“无线电盲区和电子战干扰区域”。
操作员在发现敌方目标前以常规模式控制FPV无人机,随后启动目标锁定模式,之后由机载计算机接管控制。“喜鹊”的有效载荷为3公斤,作战范围为10至20公里。该无人机的性能已得到俄罗斯国防部先进武器跨军种试验中心和创新发展总局的认证,并获得了中央军区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切夫的高度评价。
今年,基于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应用于部队中广受欢迎的FPV无人机“麻雀”。据“光谱工程”(Spektr)设计局执行董事安德烈·布拉坚科夫在2月接受RT采访时透露,这款自杀式无人机的自导系统将显著优于俄军目前使用的系统。他表示:“我们的系统将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管’的原则。几乎任何步兵都可以发射FPV无人机,无人机将自主识别并打击目标。”
布拉坚科夫指出,该系统不会使用昂贵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系统将在数字地图上标注的区域内运行。他补充道:“此外,模块中还将嵌入惯性导航系统。配备我们引导系统的无人机将飞向指定区域,能够根据坐标或移动目标进行打击。”
提高打击效果
“航空创新”(AviaNovatsii)设计局总经理、技术科学博士谢尔盖·托夫卡奇向RT解释说,自动驾驶系统简化了FPV无人机在飞行末段的应用,并使其更容易突破敌方的电子战干扰。此外,安装自导系统并不会显著增加无人机的成本。
他说道:“我们的FPV无人机配备的‘自动驾驶系统’更准确地应称为引导系统。它并不能实现完全自主飞行,打击效果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操作员的技能。真正的自主飞行仅能在100至150米的距离内实现。距离开发出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替代操作员的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自动驾驶系统在飞行末段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且效果显著。”
军事记者阿列克谢·科热夫尼科夫在与RT的对话中表明,今年绝大多数俄罗斯FPV无人机都将配备自导系统。这类设备将使俄军能够对同一目标发射更多自杀式无人机,从而提高命中率。他总结道:“自导系统从去年开始普及。自动驾驶系统主要用于对军事装备的有效打击。敌方试图通过电子战和额外防护手段保护其装备,因此最好向一辆装甲车或坦克发射7到10架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使操作员能够更快行动并发射更多无人机,从而提高对敌方目标的打击效率。”